中氢源安首创新科技:有机液储氢促进能源结构革新

近日,蔓延全国各地的高温酷暑,加速了各行业对于能源结构的思考。作为终极清洁能源,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是全球能源未来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氢能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当今世界,一大批新兴的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包括氢能在内的新兴能源技术及产业发展情况,将决定未来我国能否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大国博弈中占据有利地位。

今年3月,《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公布,为我国氢能发展指明了方向。地方政府支持氢能发展的态度也非常明确,今年以来各地方政府出台的氢能产业相关政策达数百项。根据《规划》,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产业发展形态和发展路径尚需进一步探索等问题,氢能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利用,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储运——通过科技进步降低储运成本是氢能商业化的前提

储运成本高企是我国氢能应用推广的重要瓶颈。氢气主要作为化工原料等应用于石油炼化、甲醇、合成氨等工业领域,其制备属于生产工序的组成部分,没有大规模的储运需求。但是,随着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示范群建设不断推进,以及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不断扩大,氢能储运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

中氢源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氢源安”)有机液储氢技术所选用的液态有机物在储氢前后均为非危化品,且具有无毒、不挥发等特征,储放氢时不仅需要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且需要催化剂,从而使储放氢的过程安全可靠,该技术可大大降低氢能传统储运技术所需的压力、温度等严苛限制条件,从而实现氢能的长时间、长距离、大规模、高安全、低成本存储和运输,打破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储运技术难题,实现从制氢到用氢的产业贯通。

中氢源安有机物储运氢技术相比其他储运氢技术,在安全性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其储液采用目前有机液储氢行业(例如甲苯、N-乙基咔唑,N-甲基吲哚等,甚至甲醇、液氨等替代燃料)中极少有的非危化品材料,可在常温常压下储运,安全稳定,无毒无燃爆风险,不挥发,无腐蚀性,且为现有化工产品,后续规模化生产并无障碍。

应用——高安全、低成本助推氢能储运规模化应用

技术进步、产业能力提升、基础设施瓶颈逐渐缓解,为氢能的多元应用提供了条件。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与电动车形成优势互补,促进交通领域减排降碳。工业领域是氢能应用的主要领域,可推进高耗能高碳工业深度脱碳,氢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应继续提升并做好灰氢转绿。氢能在储能和发电领域的应用可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消纳,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氢源安正是看到了未来氢能源使用领域的广阔空间,项目创始团队自2019年3月起,通过与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液态有机物储运氢技术路线的研究和验证工作,经过数年的攻关,已经研发出一整套全新、安全的常温常压液态有机物储氢技术,结合自主开发的催化储/放氢工艺和设备,可广泛利用绿氢资源,为氢能在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应用提供安全、低成本的储运服务,从而促进氢能源在储运环节上的规模化应用。

中氢源安有机液储氢技术可消纳大量可再生能源,将其以极为灵活的形式(集中、分散)进行能源分配和供给,不仅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自身的供热、工业、交通等领域的供能,并推动相关的氢能产业落地,还能将氢能以有机液的形式高安全、低成本、大规模的运输至能源需求较大的经济发达地区,不仅降低了经济发达地区的碳排放,还能使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真正实现能源外销,创造经济产值,将为我国双碳战略的实现贡献力量,意义重大。

目前,该技术在实验室已完成全部技术验证,现正处于科研示范阶段,首批示范项目将在供热领域展开,通过供热领域示范,不仅能够验证氢能供热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还将进一步研究氢能热管理和充脱氢设备小型化等相关技术,为该技术一年后在车辆、船舶等交通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结束语

在氢能全产业链中,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毕竟,氢气无色无味、重度低、热值高、易挥发,其爆炸极限很宽,为4%~75.6%(体积浓度),比石油天然气更容易燃烧和爆炸。在产业发展初期,政策的规范引导对于行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目前,氢能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已经公布,但地方政府的专项规划、氢能规范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国家标准体系等规范制度标准还没有细化出台,困扰着行业的发展,亟待完善。接下来,在政府、资本、企业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的氢能产业将进入加速发展的通道,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路上,氢能将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


业务领域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